千元一条消征信逾期记录 失信人花钱就能洗白?
来源:工人日报
一些机构声称1000元左右就可消除一条征信逾期记录,千元钱并索要个人敏感信息配合相关工作
失信人花钱就能“洗白”?条消
阅读提示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信用主体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征信心理,以“征信修复、逾期洗白、记录铲单”“征信异议投诉咨询、失信代理”为名行骗。人花这不仅扰乱了国家金融经济秩序,洗白还造成了对个人信息的千元钱严重侵犯。
“征信逾期,条消一次处理终身适用!征信信用卡、逾期房贷、记录车贷、失信网贷、人花消费贷逾期都可以处理,永久消除!”在一些机构的宣传中,失信痕迹可以轻松抹去。
随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逐渐变成现实,一些人做起了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生意”。然而,失信痕迹真的可以花钱抹掉吗?《工人日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绝非靠“人情”就可实现
“消征信逾期记录,不成不收费”“逾期还款不要慌,用这个方法轻松搞定”……记者以“征信逾期”“征信修复”等为关键词上网搜索,发现不少类似广告。
记者联系了数家号称能“修复征信”的机构,有部分机构表示,“以前有此业务,现在由于监管变严,不对外接单了”;还有一些机构仍然承诺可以处理征信逾期,“信用卡逾期比较麻烦,银行每月上报一条记录,消除一条价格在1000元左右,网贷逾期处理便宜一些,具体收费,需要你先提供征信报告”。
如果委托机构帮助“修复征信”,则还需提供银行卡号、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并将实名制手机卡交由机构使用。对此,机构的解释是:“我们会有专人帮你接听银行电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肖春海介绍说,这些机构的套路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种是编造理由,伪造有关材料、公章向银行提出异议申请,如果银行拒绝,则进一步闹访、纠缠;另一种是以加盟、培训为名收取学费。他强调,一些机构会宣称和银行高管关系密切,但修改征信信息不仅在银行内部有非常规范的流程,还要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绝非靠“人情”就可实现。
采访中,某机构承认采用的方法是编造理由,但坚称“操作流程是正规合法的”。对此,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玮琨提醒说,所谓的“正规合法”只是为了欺骗信用主体所采用的一套说辞,使其陷入错误认识从而方便行骗。
在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杨某出于对信用卡逾期记录导致无法贷款买房的担忧,找到了从事“征信修复”的中介朱某,朱某教唆杨某以“受疫情影响失去收入来源”为由申请征信异议,并向金融机构提交虚假材料,金融机构在核实过程中发现异常,最终杨某因伪造企业证明用以修改个人银行征信不良记录,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信用主体渴望消除不良征信记录
今年5月9日,甘肃兰州的一位女士接到自称某金融公司的客服打来的电话,以她存在不良征信记录需要消除为由,诱导她下载某贷款APP并借款,该女士借款后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约13万元,后意识到被骗报警。甘肃省反诈中心近日对“征信修复”诈骗作出重要预警,凡是自称贷款平台客服、金融公司客服提供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都是诈骗!
针对“征信修复”诈骗现象,肖春海分析认为,从客观上看,一方面,为在惩戒的同时激励企业纠偏,有关规定允许企业对失信行为进行“信用修复”,一些机构故意混淆“信用修复”和“征信修复”的概念,进行行骗;另一方面,为强化金融对疫情防控的支持,受疫情影响的特定群体可以提出逾期征信记录调整申请,机构借此“钻空子”,编造相关理由提出征信异议。
“存在征信不良记录的主体在申请信用卡、购房按揭贷款以及其他消费或经营性贷款时可能遭到银行拒绝或被要求支付更高利息,在与其他主体合作时,也可能遭到对方拒绝或被要求提供担保、提前支付价款。”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翟继光认为,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一些信用主体渴望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急迫心理行骗。
多部门共同发力打击
“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翟继光表示,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征信,说明我国在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征信系统良性生态逐步形成。
然而,“征信修复”却一再冲击征信管理的公信力。肖春海认为,这种“有套路成体系”的申诉不仅极大增加了银行和监管机构的运转负荷,扰乱经济金融秩序,还浪费了公共执法司法资源。
对个人而言,肖春海说,将敏感信息暴露给机构十分危险,不排除对方利用个人信息骗贷、虚假注册公司、申请银行卡后兜售甚至洗钱的可能。因此信用主体必须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目前,全国多地正在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多部门共同发力,对涉及“征信修复”的违法行为予以打击。
肖春海提醒,处理征信逾期记录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还款,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5年后,不良征信记录便会删除。对记录确有异议的,尽量自己申诉,不懂的可以先咨询有关部门,千万警惕搜索获取或弹窗弹出的“征信修复”机构。
“《征信业管理条例》已经规定了更正征信信息的途径,申请征信异议是完全免费的,凡是收取高额费用的都是诈骗。只要牢记更正征信信息只有提出征信异议一条途径,自然可以分辨骗局。”王玮琨说。
(责任编辑:休闲)
-
摘要【10月以来最高涨幅超40% 多只医药基金业绩亮眼】近期,多只医药主题基金业绩亮眼。数据显示,10月以来,截至11月18日,在收益率超过20%的168只公募基金中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医药主题基金的 ...[详细]
-
国家税务总局:截至2021年底 为9.4万户企业增加出口退税377亿元
今天28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助企纾困稳外贸有关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表示,截至2021年底,已经为9.4万户企业增加出口退税377亿元。同时, ...[详细]
-
【教育有料】2022北京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出台 高考6月7-10日举行
北京 | 2022北京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出台 高考6月7-10日举行2022年北京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出炉4月19日,2022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发布。今年总体政策保持稳定,坚持立足北京“四个中心” ...[详细]
-
民航局:预计五一假期民航运输旅客日均40万人次,同比降77%
4月28日,在民航局月度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五一”假期的航空出行整体情况。民航局运输司司长梁楠在会上介绍,当前,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受疫情影响,旅客出行意愿较低,预计“五一”期间民航旅客 ...[详细]
-
临港浦江园区企业壁仞科技BR100芯片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
9月1日,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Super AI Leader,简称SAIL奖)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临港浦江园区企业壁仞科技原创架构“BR100:大算力人工智能通用GPU芯片”,从80 ...[详细]
-
北京:延庆区28日起对生活、工作在区内人员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
新京报讯 据北京延庆官微消息,目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呈现传播隐匿、传染性强、发展速度快等特点。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研判,延庆区决定从4月28日起,对生活、工作在延庆的人员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出品|清流工作室作者|梁耀丹 主编|赵妍爆料邮箱:stoolpigeon@service.netease.com连花清瘟和002603.SZ)持 ...[详细]
-
“大家可能也都注意到,凡是两岸同胞齐声喝彩的,必然是民进党当局‘骂’的、‘台独’势力‘黑’的、绿媒‘酸’的,这一点也不奇怪。相反,这只能说明两岸同胞走亲走近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详细]
-
服贸观止|2022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北京东城区金融业2021年实现增加值946.9亿元
转自: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9月1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展以下简称“金融服务专题展”)在北京首钢园正式举行,作为2022年服贸会九大专题之一,本届金融服务专题展由北京 ...[详细]
-
4月28日上午,吉林省政府召开本轮疫情防控工作第50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会上介绍,为推动吉林省医药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药品监管部门主要加强五个方面工作。一、针对防控形势,继续启动应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