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董事长田国立:努力让租赁成为勒住房地产市场“灰犀牛”的绳索
3月30日消息,灰犀牛昨日公布2021年业绩报告,建行董事长田国立在年报报告中指出,董事地产的绳建行坚持以住房租赁推广“长住即安家”的长田理念,让房屋回归居住本源。国立全力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努力结合城市更新,让租激活闲置房源,赁成打造建融公寓、为勒城中村新居,住房让新市民住上体面舒适的市场索新家。
此外,灰犀牛田董事长指出,建行建行还积极整合资源共建产业联盟,董事地产的绳接入家居、长田家政、社区等外部场景,加快推进公募REITs落地,拓宽多种融资渠道,努力让租赁成为勒住房地产市场“灰犀牛”的绳索。
以下为董事长报告原文:
各位股东:
2021年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建设银行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的金融思维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到经济社会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自身也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截至年末,集团资产总额突破3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54%;实现净利润3,039.28亿元,较上年增长11.09%;ROA、ROE分别为1.04%和12.55%,位居同业前列;不良率1.42%,较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向广大股东和社会各界交出一份亮丽的答卷。董事会建议派发年度现金股息每股0.364元人民币(含税),将提交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这一年,我们沉着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与挑战,坚守“人民至上”,携手亿万客户,不断探索新金融实践,在服务社会的美好事业中砥砺前行。
“三大战略”持续引领,新金融实践生机盎然
我们坚持以住房租赁推广“长住即安家”的理念,让房屋回归居住本源。全力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结合城市更新,激活闲置房源,打造建融公寓、城中村新居,让新市民住上体面舒适的新家。在广州,我们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安居之忧,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住房租赁的信心。我们还积极整合资源共建产业联盟,接入家居、家政、社区等外部场景,加快推进公募REITs落地,拓宽多种融资渠道,努力让租赁成为勒住房地产市场“灰犀牛”的绳索。
我们巩固普惠金融先发优势,聚焦小微、民营等市场主体,让金融活水温暖辛苦打拼的追梦人。升级“惠懂你”APP,加快“三惠合一”融通交互,迭代升级服务质效和风控能力。延伸“大普惠”内涵,依托“裕农通”不断丰富涉农金融产品,创新生物活体抵押,用科技手段为农业农民增信,让“生物牛”变“数字牛”。此外,2,500多个“裕农学堂”扎根乡村,为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提供专业培训。支持3万多名青年学子下乡实践,在田间地头播种希望。
无科技,不金融,以科技和数据向业务、客户和社会赋能渐入佳境。对内,我们重塑银行服务模式,让业务从柜台走上“云端”,让金融资源精准投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也让许许多多基层员工跳出“金融内卷”,用新的方法和工具去服务客户、纾解痛点、拓展业务。加速金融科技自主可控,国产办公系统行业首家实现全栈全集团单轨运行。对外,用金融科技助力社会治理,与29个省级政府建立合作关系,打造阳光透明的“跨省通办”平台,千余项政务服务便捷办理。同时,进一步向同业输出系统建设和风控技术,推动场景共建、技术共享和成果共用。
“一二曲线”相融共进,融入大局服务社会民生
我们发挥传统优势,聚焦主业主责,坚定落实国家战略,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新增超3,000亿元、增速50%,绿色、制造业中长期、民营企业、供应链等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平均水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重点区域人民币对公贷款新增占全行一半以上。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和RCEP区域一体化,累计支持“走出去”重大项目212个,打造中欧班列“物流数字化平台”,拓展跨境撮合平台功能,我们以金融合作为桥梁,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面向“专精特新”,率先打造“不看砖头看专利”的“技术流”信用评价体系,覆盖全国27.7万家高新企业。以“创业者港湾”实施融智融资融合创新,为9,000余家入湾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300亿元,并依托集团全牌照优势,联动多方资源支持科创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稳固经济复苏基础。
坚持大财富视角,不断拓宽服务边界,升级服务效能,陪伴和帮助更多客户规划财富、增长财富,加大消费快贷、信用卡发展力度,大零售服务和大财富管理成功破局。截至年末,建信理财管理规模近2.2万亿元,私人银行客户资产超2万亿元,零售利润占比超50%。
我们探索用平台思维办银行,打造“建行生活”,串起租房、普惠一颗颗珍珠,深耕私域流量,金融与非金融场景深度链接,全方位服务新型数字生活。自浙江省完成试点全面推广,短短半年时间,注册用户已突破3,400万户,月活跃用户超1,500万户,呈现指数增长态势,与手机银行形成“双子星”服务模式,价值创造能力令人期待,全新的“建行故事”已经展开。
义利并举坚守使命,彰显大行责任担当
我们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持续减费让利,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呵护最为广泛的实体经济基础。对重点县域制定综合化金融帮扶方案,助力改善乡村治理生态和信用生态,让脱贫基础更加巩固。我们向河南受灾地区紧急捐款捐物,投放“抢险应急贷”,面对自然灾害与客户守望相助。
我们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扩展绿色金融生态版图,协同推进气候变化应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晟ESG评级连续两年获评A级。我们的“劳动者港湾”坚持开放与共享,并融合适老服务、反诈宣传、司法援助……1.4万个传统金融网点迸发新活力。
经营银行,最根本的还是守牢风险生命线。通过战略转型布局,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到普罗大众、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乡村振兴领域,规避长期风险。完善顶层设计,推动风险管理向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模式跃迁。实施多维压力测试,积极应对房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风险,顺利完成存量理财业务整改。我们重视管控环境与气候风险、科技风险、数据风险等新型风险,关注反洗钱与制裁风险,进一步强化稳健合规的风险文化。
回望2021,我们依旧收获了许多平凡的感动。在黑龙江,“裕农快贷”让春耕备耕的农户不再烦恼;在河南,“劳动者港湾”与受困暴雨的群众彻夜相伴、共渡难关;在上海,我们共享网点办政务,让新市民告别“不远千里来办证”的无奈;在云南,我们为西双版纳野象谷栈道修建提供资金支持及服务,帮助大象畅享诗意家园……我们的努力温暖了社会,也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
美好事业接续成长,未来可期
新金融没有固定的范式,无远弗届但并不神秘,在百姓身边,于细微之处。我们着力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包容,持续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性、系统性、持久性的问题,尝试跳出金融的视角去寻找答案,让金融资源配置的更加公平与公正。
当前,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日趋多变,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进一步上升。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未来依然可期,科技进步、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与传统经济融合渗透,为金融开启崭新天地。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沿着新金融的道路整合资源,继续以科技数据为支撑,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不断创新、自我革命,持续在住房租赁、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战略推进和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财富管理等新的领域久久为功。我们将常怀敬畏之心,坦诚回应市场关切,忘掉银行人的“精明”,甚至是带着一点“傻气”,更加关注用户体验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更加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不辜负广大股东和社会各界的厚爱和支持。
躬逢盛世,个体与时代的脉动息息相关,纵使前路艰辛,亦要坚忍不拔。志所向,皆可往!
田国立
董事长
2022年3月29日
(责任编辑:娱乐)
-
邬贺铨院士:工业5G应用技术仍需改进 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考虑直接“上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实习生 莫予滴 武汉报道11月19日-21日,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大会期间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的专访,并对三 ...[详细]
-
雄安新区成立五周年之际,“未来之城”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从中国铁塔河北雄安分公司以下简称“雄安铁塔”)了解到,目前雄安新区所有重点区域、热点区域均已实现5G全覆盖,并且在室内及地下车库区域,将室外北斗卫 ...[详细]
-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3月29日,披露2021年年度成绩单。2021年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达30.25万亿元,增幅7.54%;负债总额27.64万亿元,增幅7.37%;其中吸收存款2 ...[详细]
-
记者30日从海南省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获悉,该院30日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罗某平涉嫌侵害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一案。三亚市城郊人民检察院指控,2021年10月6日9时38分,被告人罗某平 ...[详细]
-
零跑汽车IPO:三年合计亏损约44.7亿元,卖一辆“亏”6.5万!资本还会为风口买单吗?
零跑汽车或成为港股第四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8月29日,零跑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与二级市场的距离进一步缩短。成立8年,从一家不为人知的冷门品牌上升为造车新势力“老四”,零跑汽车脚踏新能源东风,成为了 ...[详细]
-
全球央行中的“逆行者”:为控制收益率曲线日本央行再度加码购债
财联社上海,编辑 赵昊)讯,为阻止日债收益率上行,日本央行再度加码购债,使其成为全球央行集体紧缩的大势下的“逆行者”。近期全球债券收益率集体上行,给日债收益率也形成了拉力,但日本央行希望能保持超宽松的 ...[详细]
-
近日,农业农村部部署2022年全国红火蚁春季防控工作。2021年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大防控力度,全年红火蚁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各地加密监测网点,建立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发现一批新的疫情发生分 ...[详细]
-
上海实业控股发布2021年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37.46亿港元同比增加68.8%末期息每股54港仙
00363)发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经审核业绩,该集团取得营业额387.48亿港元,同比增加42.78%;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7.46亿港元,同比增加68.8%;基本每股盈利3.429港 ...[详细]
-
2022年11月14日-18日,以“共济未来 万物‘升’长”为主题的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再创辉煌。截至目前,2022年上海生物医药签约重点项目超过100个,总投资额近700亿元。产业周期间项 ...[详细]
-
来源:健康时报清明将至,不少人有返乡祭祖的需求。当前国内本土疫情多点散发,据国家卫建委3月30日消息,昨日新增本土确诊1565例。清明节还能返乡么?这是不少人心中的疑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特梳理多地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