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不变!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告
每经编辑 毕陆名
据中国人民银行21日消息,维持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不变2022年11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中国最新5年期以上LPR为4.3%。人民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银行上述利率均维持不变。公告
同时,维持中国人民银行11月21日公告,不变今日开展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国最新中标利率为2.00%,人民与此前持平。银行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公告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维持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了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提出,不变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中国最新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专家表示,为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提高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大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推动更多有效投资年内加速落地。持续发力“宽信用”,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近期,抵押补充贷款(PSL)呈现连续净投放态势,释放出“宽信用”信号。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11月以来已通过PSL、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3200亿元。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PSL的投放无疑是重要的“宽信用”信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着眼于加大基建投资支持力度,PSL投放规模有望阶段性增加。
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宽信用”成为业内普遍预期。宏观首席分析师张静静表示,预计人民银行将依托结构性政策工具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这两大信用杠杆,以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为支点,加大对科创、小微、绿色等领域的定向投放力度。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预计消费、科技创新等将成为结构性货币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例如,在消费领域,可能推出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再贷款。在科技创新领域,可能推出为科技创新再贷款提供财政贴息等政策。
明明预计,随着今年新增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逐渐落地,不排除相机另增额度的可能。
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后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能再加码,预计明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延续今年思路,根据实际需求适时加力、进一步扩大支持规模。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国证券报、中国人民银行
封面图片来源:
(责任编辑:休闲)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近日,西安市住建局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省分行等7家银行签订《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提到,“十四五”期间,7家银行将对西安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提 ...[详细]
-
原监事长李玉峰行贿受贿案件细节浮出水面。中国裁判文书网日前披露的一则判决书显示,兰州银行原监事长李玉峰因行贿290.1608万元、受贿240万元,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文 ...[详细]
-
中国证券报记者6月23日获悉,6月22日,银行间市场首批5单转型债券成功发行。债券发行人分别是、大唐国际、中铝股份、及山钢集团,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电解铝节能技改、动能转换升级减量 ...[详细]
-
澎湃视觉 张同泽 综合报道阿富汗塔利班官员称,截至当地时间23日上午,阿富汗东部发生的6.2级地震已造成至少1500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有约1000人获救,目前仍有不少人被困在废墟下,伤亡人数可 ...[详细]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东篱来源/伯虎财经ID:bohuFN)11月22日,刘强东向京东全体超54万名员工发了一份内部信,要对员工和高管待遇进行“一升一降”。信中提到, ...[详细]
-
北京地铁全面启用“强冷弱冷车厢”模式 具体位置各线路分布不同
今年夏天,北京地铁16条线路全面启动“强冷弱冷车厢”模式。乘客可根据站台、屏蔽门相关标志标识的指引,按需乘车。此外,北京地铁也将加强对空调设备的消毒清洁理力度。8号线前门站,站台地面贴有“强冷弱冷车厢 ...[详细]
-
Terra研究员FatMan表示,三箭资本联合创始人Zhu Su现在已经回到新加坡,正在与一家专门负责白领犯罪案件的律师事务所联系,处理相关事项。FatMan推测三箭资本在被迫清算过程中或许已经涉嫌违 ...[详细]
-
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本月底截止 多预缴税款无论多少均可申报退税
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法定申报将于本月底截止。市税务局提醒,如果纳税人多预缴了税款,申请退税是其权力,无论多小的税款,均可办理年度汇算申报并申请退款,请需要进行2021年度汇算的纳税人务必在6月30日之前完 ...[详细]
-
来源:经济日报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中的稳中有增。其中,中小微外贸企业收款量不断增长,竞争力稳步提升。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外贸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打破线下交易的不便、 ...[详细]
-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健康码不能成为滥用职权的工具
财联社6月24日讯记者 郭松峤)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多个重要文件中强调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要求;中共十九大又提出实施“数字中国”战略,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十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