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一杯酒” 乐见消费又逢春
编者按:春节临近,一顿饭本报今起推出“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杯酒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城市、消费乡村,又逢走访企业、一顿饭市场,杯酒根植于生机勃勃、消费万象更新的又逢神州大地,倾听百姓的一顿饭喜乐梦想,聚焦行业的杯酒热点新风,从多个视角反映中国经济涌动的消费希望与活力。
● 本报记者 王舒嫄
“昨天推出年夜饭套餐,又逢今天就订出去5桌,一顿饭大多是杯酒2000元左右的套餐。”在上海嘉定区的消费味天下食府,老板韩珺琳在结束与订餐客人的通话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最近大家身体逐步恢复,餐馆人气又旺起来,我们开启年夜饭预订,订单量比预想的好多了。”
临近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年夜饭预订走俏,干果粮油等年货销售额逐渐增加,消费双双活跃。专家表示,在多重有利因素促进下,消费回暖趋势明显。
年夜饭预订火爆
一顿年夜饭,千年团圆味。年夜饭,不仅是舌尖上的年文化,还是餐饮行业的重头戏。春节越来越近,在年夜饭预订方面,一些餐饮业主已嗅到春的味道。
“有些老客人说,这两天他们打电话给几家常去的餐厅,不是除夕当天已订满,就是剩下的包厢比较小,家里人多坐不下。”韩珺琳估计,这两天年夜饭就会全部订满。
在更早度过感染高峰期的北京,除夕当天的酒店包间已“一厢难求”。“包间全部预订出去了,大厅还有几张桌子。”北京同和居银泰百货店工作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有餐饮业者说,终于等来了“团圆年”,这轮年夜饭预订开了餐饮业今年的好头,盼望舌尖上的生意重新热起来、火起来。
除了餐馆里的年夜饭预订,预制菜正越来越多地走上寻常百姓家的春节餐桌。“我和家人平时工作很忙,没时间研究厨艺,自己掌勺没底气,父母年龄大了,不希望他们辛苦操持,所以我们计划多订些预制菜,除夕晚上加热一下装盘就可以吃了。”在北京工作的沈涛说,“这几天,先买了一些品种试吃,感觉味道还不错,拿得出手,‘方案’有可行性。”
选择预制菜作为年夜饭的家庭并不少,一些老牌餐饮企业纷纷把招牌菜做成预制菜,联合电商平台开辟“年夜饭预制菜”购买专区。沃尔玛山姆会员商店推出“小白也能做大餐”专题,除了川式东坡肘子、海南椰子鸡、闽菜佛跳墙等中国传统菜品,更有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珍馐。
某生鲜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近期预制菜销量大幅增长。平台联合各地知名餐厅推出的“年夜饭套餐送到家”系列一周内订出8000桌。
酒水消费迎旺季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白酒消费旺季,走亲访友的赠礼、亲朋欢聚的饭局都需要白酒担当重要角色。今年春节不同于前两年,防控政策优化对接触型消费恢复构成重大利好,白酒消费自然将受到提振。
A股市场上,2022年11月以来,白酒股表现强劲,成为消费板块修复行情中名副其实的“先头部队”。
“最近每天我都定好闹钟抢茅台,春节家里人肯定是要喝酒热闹热闹的。今年好不容易回家过年,想喝点儿好的。”在北京3年没回家过年的赵嘉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拼的是手速、网速,我下载了辅助抢购小程序。朋友告诉我,平时就难买,快过年了,需求量更大,我抢了4天还没抢到。”
“每年春节前酒水饮料销售都会出现一个小高潮。”北京朝阳区一家烟酒行的店员表示,“最近店里客人明显增多,主要是买酒的。对于热销商品,我们会多补货。”
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消费场景正快速恢复,白酒需求恢复是大方向。
消费回暖“酒”先知。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伴随消费场景恢复、生活回归常态,预计2023年二季度消费将出现明显反弹。前期下滑幅度较大的服务消费修复弹性更高,接触型服务消费将明显改善。
线上线下形成联动
“很久没有回家过年了,今年能过个团圆年,很激动!要拜访的亲戚不少,要准备的东西很多,有给家里老人的保健品,给女士的护肤品,还有给小朋友的玩具糖果。”在北京亦庄沃尔玛山姆会员商店里,李洁一边往购物车里放选好的商品,一边说。
在北京市商务局指导下,京东近日联合数万家实体门店开启2023同城年货节,携手物美、京客隆、超市发、便利蜂、屈臣氏、京八珍等数万家本地门店打造“超级京城”同城年货节活动。
随着“90后”“95后”等年轻消费群体加入年货采购大军,线上置办年货成为近年来的一大趋势。1月6日,京东小时购发布2023年货即时消费趋势洞察,“线上下单、年货1小时内送到家”的即时零售成为年货消费新主流。
“一方面,更多消费者习惯并喜爱用‘小时达’的方式买年货,解放双手,省心便捷;另一方面,我们联合全国的商家品牌在年货节期间推出大量优惠活动,选出更具性价比的商品,进一步拉动了消费热情。”京东小时购营销相关负责人表示,年货节开展以来,全国范围内异地订单同比增长170%,购买最多的商品是手机、车厘子、白酒、粮油、牛奶等。
商务部日前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指导开展“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前5天(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3日)网络零售额2080亿元,比上届同期增长4.7%。其中,年货礼盒、健康滋补用品、进口生鲜食品等销量增长较快。
“‘仪式感跨年’释放的新消费需求,通过线上互联网平台的连接,可以有效匹配丰富的优质供给,拉动本地、异地消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若山表示,伴随各地促消费政策加速落地显效,线上线下营销手段不断改进,2023年消费市场有望持续回暖。
(责任编辑:综合)
-
据法新社11月20日报道,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表示,西方试图劝说乌克兰在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后同莫斯科会谈,这种做法是“奇怪的”,相当于要求乌克兰投降。报道称,波多利亚克说:“当你在 ...[详细]
-
为了保壳 *ST科林、*ST大通等数十家*ST公司“拼”了!监管出手 这些“捷径”将是无用功!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为做大“纸面数据”而拖欠员工工资?通过向经销商压货来增加营业收入?即便在上半年,一批存在退市风险的公司,也在为“保壳”绞尽脑汁。据上海证券报记者 ...[详细]
-
市场简评本周首个交易日商品市场多空分化,涨跌参半,股指期货再次集体走弱,四大股指呈现下跌趋势。黑色板块涨幅较大,盘中原料端双焦)纷纷涨超3%,尾盘承压回调。涨幅最大的合约是,硅铁近一个月内一直处于低位 ...[详细]
-
李蕾/插画来源:华夏时报文/刘佳9月21日,央行官方公众号在《多层次金融支持政策齐发力,支持扩大有效投资稳大盘》一文中透露,三家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前8个月的基础设施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九成。为了抢抓 ...[详细]
-
最容易中签新股?年内首只券商新股来了,本周还有7只申购,多家是行业龙头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本周8只新股来袭。根据新股发行安排,本周有8只新股申购,包括创业板新股3只、科创板新股1只、北交所新股2只、沪深主板新股各1只。将于周二打新,成 ...[详细]
-
作为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1995年我国东海、黄海、渤海海域第一次迎来了全面伏季休渔。20余年来,休渔制度历经14次调整完善,时间不断延长、范围不断扩大,相关的生态修复、民生兜底、监管执法 ...[详细]
-
【环球网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21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据法新社报道,拜登在讲话中就俄乌冲突谴责俄罗斯,声称俄违反《联合国宪章》。而在拜登联大讲话之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等美方官员就 ...[详细]
-
□任泽平□ 在货币与信用供给层面,央行发挥“宽货币”的基础作用,控制基础货币投放的总阀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枢纽作用,通过信贷、利率、资产价格、汇率、预期五大渠道创造或转移信用。从宽信用的五大渠道 ...[详细]
-
逾7亿元资产遭查封冻结拒绝披露 ST星源八名董监高被警告及罚款
见习记者 李雯珊上市近32年的“老股”,最近因为重大违规操作受到监管部门处罚。11月21日,ST星源发布公告,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收到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 ...[详细]
-
图片来源:华为官网截图来源:深圳商报9月21日,华为 Mate50系列正式开售。Mate50系列首销当日,线上平台出现了热销机型10秒内售罄的盛况,线下也出现排队取货热潮。华为 Mate50系列不支持 ...[详细]